
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起飞,将重达8.2吨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我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任务大幕开启,历时16年的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迎来收官之战。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是迄今为止我国研制的最为复杂的航天器系统之一,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成,四器叠加、状似宝塔,分为15个分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按照程序,嫦娥五号全飞行过程包括11个飞行阶段,任务周期约23天。探测器将采用钻取和表取两种采样方式,在月面工作约2天,采集约2公斤月球样品带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着陆场。这将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从月球带回岩石和土壤样品——上一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还是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



“任务圆满完成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将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实现重大跨越、航天强国建设竖起新的里程碑。”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航天科技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指出。“嫦娥五号任务有望创造多个‘中国首次’,如我国航天探测器首次开展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首次在地外天体起飞、首次开展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首次携带样品高速再入地球等。”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孟飞说。首次执行探月工程任务的长征五号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是我国新一代大推力低温液体运载火箭。这是继今年夏天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之后,长征五号火箭的第二次应用性发射。“为确保火箭准时发射,研制队伍采用了变射向、变滑行时间的多轨道奔月发射方案,应用‘窄窗口多轨道’技术,针对50分钟的发射窗口设计了5条发射轨道,提高了发射概率和可靠性。”长征五号火箭第一总指挥李明华介绍。


